有了这个信念,作者可以有路依随,为这个“主题”思想而安排剧情、性格、结局。主题主宰了一切,要是作者并非信赖这个价值观,人云亦云,又或是怀疑分子,作者没有可能收集到足够的素材来烘托主题出来。即使勉强为之,观众只会感到作者虚伪,而感受不到作者热血澎湃,倾力表达思想感情的热力。
传统的说法,认为作者应该刻意地,不知不觉地“点明”主题。这个问题,议论甚多,关系在“点明”二字。“点明”表示把主题赤裸裸的暴露,画龙点睛般“点”出来,我感觉到此非上乘的“艺术”。
“艺术”的“点明”,在于深一层的手法,不露痕迹,却有线索可寻。写一个剧本的难处,就在这关节上。下文自有很多技巧可以克服这点难处。譬如说:剧本的主题思想,就隐伏在人物性格和吸引的剧情之中。人物性格愈鲜明,剧情的发展愈吸引,主题亦愈易安排。剧本明显的、清楚的说明主题,是低能的剧本。没有作者的技巧,没有剧作的艺术,有啥好看呢?
所谓“思想”,就是剧作者在表现主题时,所持的态度、看法、主张、意向等。作者没有主见时,问题就大了。他根本不可能建立一个“主题”。作者不只要有主见,他还要有一个自己深刻体会的主题,才能写成出色的作品。
举个例子,拿电影《黄飞鸿》为例,里面的作者、导演,甚至演员,都一定要彻底相信“忠”、“义”二个字,这个“忠”、“义”的价值观,一定是十分明确的、贯彻的、毫不怀疑的。
发布评论: